金文聲幼時學京劇,後因嗓音的關係改學曲藝。早年拜在徐教明門下學山東快書,後又曾拜西河大鼓藝人張起榮為師學評書。1956年在天津演出一炮打紅,留在了天津廣播電台曲藝團(後來的天津市曲藝團),拜在快板、相聲名家王鳳山門下。1958年,他被下放到了板橋農場,文革期間,金老先生輾轉到上海,說評書糊口。當時,因為不讓說那些傳統的評書段子,金老先生就把《基督山恩仇記》《茶花女》《三劍客》等世界名著改編成長篇評書,到上海的大學裏表演,很多學生和教授都拿著書去聽。闖蕩江湖多年後,1985年重回天津廣播電台從事行政工作。1995年退休後,重操舊業,在天津名流茶館、燕樂茶社說書,常演書目《三俠劍》《響馬傳》《袁文會》《槍斃劉漢臣》《白宗巍墜樓》《青紅幫演義》等,此外兼演山東快書,代表作有《武鬆趕會》《魯達除霸》等,不僅天津的愛好者喜歡看他的表演,很多北京等地的評書迷也專程來津觀看他的演出。
2006年以後因身體原因不再說書,2006年12月20日在津舉行隆重盛大的拜師儀式,同時收郭德綱、於謙、李菁、高峰為徒。2008年,金文聲以78歲高齡再次登台,在北京德雲書館演說《火燒金光寺》《張廣泰出世》《五鼠鬧東京》《白玉雪》等書目,4月10日突然發病,後輾轉多家醫院終於有所好轉。現(2009年-2010年)先生一直在家中養病。當談及是否會再登台時,先生說:現在的“氣口”不對,對不起觀眾,等到自己覺得能上台的時候再說。另據傳,德雲社每月會派人去看望先生。
2006年10月30日,農曆丙戌年九月初九日:德雲社十周年專場演出第二場
德雲社十周年專場演出第二場在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行。主持人大鵬。
演出節目對口相聲《反八扇》(欒雲平,王文玉)
對口相聲《大相麵》(高峰,張立林)
對口相聲《造廚》(徐德亮,於浮生)
對口相聲《拴娃娃》(曹雲金,趙世忠)
對口相聲《數來寶》(李菁,金文聲)
對口相聲《四大名旦》(何雲偉]],常寶華)
對口相聲《學評戲》(師盛傑,於謙)
太平歌詞(張永熙)
對口相聲《托妻獻子》(郭德綱,謝天順)
有人形容金先生的才華是“一書三歎”:一歎曰奇――金爺在西河門評書的輩分極高,應是當今第一人,換句話說現在所有說西河門評書的,都是他的徒子徒孫。闖蕩江湖多年,說書更像是講書,評古論今,嬉笑怒罵,信手拈來;二歎曰妙――金爺說書也罵人!當然,他多數是罵說相聲的,而針砭時弊、剖析人性罵得也是酣暢淋漓,意味頗深,聽來其妙無窮;三歎曰絕――金爺書場的屋子不大,大概坐得下三五十個人。屋正中架起一個火爐,爐子上麵一盆沸水――這裏可以抽煙,這也是評書觀眾最得意天津書場茶館之處。金爺坐在台上,所謂台不過是木製的一個稍高於地麵十來厘米的平台,背後是一幅略顯俗氣的紅碎花幔幕。上麵貼著一副對聯,正中是“金文聲評書”幾個大字,樸素得甚至略顯粗糙。人坐得挺滿,看得出都是老聽眾,互相頻頻打著招呼,不時說笑幾句,金爺向著大家微笑、頷首。桌上茶水、花生、瓜子、山楂片、糖、蘿卜,很對得起三塊錢一張的票。有老先生整場垂頭瞌睡,卻能不失時機地在節骨眼兒上叫聲好,然後低下頭繼續瞌睡……
金爺自己說:“我死了這玩意兒就沒了!”旋即又說:“可是我且死不了呢!”
“我現在要說的是,評書這玩意兒早晚要失傳呀!”剛才還繪聲繪色和記者聊天的老爺子一下子神情黯淡起來,他不無憂慮地說:“我說了一輩子書,對評書是有感情的。現在我們的專業學校很多都沒有評書專業了,以前我聽到一個笑話――學了三年的評書專業畢業生,到頭來隻會說一個2分鍾的小段,孩子呀,他沒法‘頂園子’呀!”金先生表示,作為評書演員,必須是文學家、曆史學家、哲學家還得是演說家。“比如我說‘清書’比較擅長,那我就必須熟讀清史,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甚至民間傳說我都要掌握。但是現在的孩子們沒有這個心性靜下來看看書報了,你看看我的櫃子!”順著老爺子指的方向,記者看到金先生不大的房間中有一個碩大的櫃子,打開櫃子全是老爺子用心包過“書皮”的各種曆史文獻和演義傳說。“幹什麽就得吆喝什麽,有錢人的書櫃好看,一本本的不包‘書皮’,因為那些書很多都是‘空’的,有內容他們也不看。我可不行,台下的觀眾藏龍臥虎,我不能讓大家問住了,所以這些書基本被我翻爛了,我必須包上‘皮’收藏。”
好在現在身邊有了好學的郭德綱,金爺透露,一定把最拿手的玩意兒傳給德綱。老先生表示近期要把他最喜愛的一部書――《槍斃劉漢臣》傳授給郭德綱。“那次德雲社演出之後,我知道我真的演不了了,但我還能教,我能教出最好的徒弟,隻要你認真和我學。雖然我現在靠這個活著,但是我有信心繼續培養好德綱和他們德雲社的幾個台柱子。”金爺一邊說,一邊閃身,露出了身後的氧氣瓶,“沒有這個我活不了呀!”一句感慨讓記者哽咽良久。
名嘴“老梁”梁宏達曾拜師金文聲,是郭德綱的師兄。
郭德綱、於謙、李菁、高峰在天津拜老藝人金文聲為師。
在拜師儀式上,郭德綱、於謙、李菁、高峰按照傳統曲藝拜師儀式向老師遞上“拜師帖”,同時向老師磕頭行禮。金文聲老先生分別賜名四位愛徒為“增”字輩的“福”“壽”“祿”“喜”。同時,麵對自己的徒弟,金文聲先生將全部快板文本作為禮物毫無保留地現場傳授。
此次拜師的引師是田立禾,保師是劉文亮,代師鄭吉平。現場金文聲演出現代版《八扇屏》。郭德綱和德雲社的弟子亦表演了精彩的節目。
2010年11月17日在濟南收羅廣興、李濤、華青、劉翰青為徒。
濟南拜師儀式在濟南芙蓉館空中四合院曲藝大舞台舉行,羅廣興、李濤、華青、劉翰青(分別賜名:元魁、元首、元才、元茂)按照傳統曲藝拜師儀式向老師遞上“拜師帖”,同時向老師磕頭行禮。收徒儀式隆重熱烈,北京、天津等地的曲藝名家到場祝賀,郭德綱委派師弟高峰前來祝賀觀禮,中華曲藝學會副會長、山東省曲藝家協會主席孫立生,濟南市文聯主席、濟南市曲藝家協會主席慈建國親臨觀禮並致辭
2007年1月6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十八日:陸倚琴收黃薇為徒
京韻大鼓名家陸倚琴收黃薇為徒。陸倚琴在收徒儀式上表示,不是培養黃薇成為演員,而是希望她能夠對駱派京韻藝術進行整理、分析和記載。金文聲、張伯揚、趙玉明、蘇文茂、魏文華、薛寶琨等曲藝名家出席了收徒儀式。
2011年9月25日在天津收朱瑞瀟為徒。賜名(朱玉瀟)魏文華、陸倚琴、王玉寶、田立禾、王文玉、佟守本等曲藝名家到場祝賀。郭德綱委派師弟高峰前來祝賀。濟南芙蓉館館主李濤代表濟南羅廣興、華青、劉翰青等師兄弟臨場觀禮祝賀。收徒儀式隆重熱烈,北京、天津等地的曲藝名家到場祝賀。
2017年5月25日,金文聲在天津逝世,享年八十八歲。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 1996 - 2019 數典忘祖網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紫杉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