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丘與友期翻譯(統編版文言文專欄-七年級上冊《世說新語》兩則知識點匯編)

# 博客 2025-07-05 08:20:37 ttzt

一、原文呈現

陳太丘與友期翻譯(統編版文言文專欄-七年級上冊《世說新語》兩則知識點匯編)

陳太丘與友期行【作者】劉義慶 【朝代】南北朝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詠雪【作者】劉義慶 【朝代】南北朝

未若柳絮因風起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二、文學常識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林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誌人小說集。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世說新語》兩則均選自《世說新語箋疏》中的《方正篇》

三、易讀錯字詞

(f璵) 雪(zh㲵) 可擬(ch䁯𜉠柳(x㹯𜉠

謝道(y㹮) 無女(y㬩 王之(n㭮g)

四、重點字詞梳理

1. 期日中 相約

2. 太丘舍去 舍:放棄去:離開

3. 去後

4.門外嬉戲

5. 尊君在不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6. 而去 舍棄

7. 君與家君期日中 家君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

8. 下車

9.元方入門不回頭看

10.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內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11. 兒女講論文義 兒女:對子侄輩的統稱文義文章義理

12. 俄而驟 俄而:不一會 驟:急速

13. 欣然欣然:高興的樣子

14.撒鹽空中差:差不多 擬:比擬

15. 柳絮風起 如,比得上憑借,趁著

五、通假字

尊君在同“否”,表疑問語氣

六、古今異義

1. 去

太丘舍

古義:離開今義:從......到......

2.期

與人

古義:約定今義:日期

3.兒女

兒女講論文義

古義:對子侄輩的統稱今義:兒子和女兒

4.文義 

與兒女講論文義

古義:詩文(文章義理)今義:文章的意思

5.因

未若柳絮風起

古義:憑借,趁著今義:因為

七、句子翻譯

1. 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

翻譯:(友人)過了中午還不到,陳太丘就先行離開。陳太丘離開之後友人才到。

2.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翻譯:陳元方當時年僅七歲,在大門外麵嬉戲。

3.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譯:(你父親)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出行,卻丟下別人自己走。

4.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翻譯:您沒到,這是不講信用(的表現);對孩子罵他父親,這是沒禮貌(的表現)。

5.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翻譯:朋友慚愧,下車去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大門。

6.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翻譯: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子侄輩們談論詩文。

7.白雪紛紛何所似?

翻譯: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麽呢?

8.撒鹽空中差可擬。

翻譯:差不多可以跟把鹽撒在空中相比。

9.未若柳絮因風起。

翻譯: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漫天飛舞。

八、課文內容理解

1.《陳太丘與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闡述的)是:

答:為人處事一定要忠信,隻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2.《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麽不同?

答:“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猶今之“您”。

②“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③“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3.辨別下列詞語哪些屬於敬詞,哪些屬於謙詞。

①敝人 ②卑職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答:敬詞有③④⑥⑦⑨ 謙詞有①②⑤⑧

4.“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

答:是個不守信用,沒有時間觀念的人

5.元方指出了父親友人的哪兩個錯誤?

答: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6.陳元方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聰明、勇敢、明理 (或):懂禮識儀,機智聰明,剛正不阿

7.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答: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懂禮識儀,機智聰明,剛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8.作者寫此文,意圖是什麽?

答:借元方責客之語,說明“信”和“禮”的重要性。也讚揚元方的聰敏。

9.你從《陳太丘與友期》中得到什麽啟示?

答:做人要講信用。

10.《詠雪》一文中兩個以雪為喻的句子,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麽?

答:我認為“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

我認為“未若柳絮因風起”好;因為比喻不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蘊。“柳絮”飄飄揚揚的樣子,極似雪花飄落的神態,這是形似。它又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 “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 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11.《詠雪》中“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從上下文看,“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麽不同?

答:①這些詞語營造出溫馨、愉快且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氣氛。

②文中“兒女”指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今之“兒女”則專指子女。

12.學了《詠雪》,你還可以說出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或說出寫雪的好詩文?

答:①比喻句:如梨花飄灑(像鵝毛漫天飛雪、像蒲公英的種子)

②詩文:韓愈《春雪》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毛澤東《沁園春·雪》: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李白《北風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13.“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答: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後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讚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14.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麽用意?

答:表示一種讚揚和敬佩,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讚賞謝道韞的才氣。

九、中考例題

(2017浙江紹興、義烏)

3.用現代漢語給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做注釋。(6分)

(1)友人慚,下車引①之,元方入門兒不顧②。(《陳太丘與友期》)

答案:①:拉;②:回頭看

(2017泰安)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 ①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相比)。”《詠雪》

②奮(揚起,舉起)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口技》

B. ①嚐貽(贈送)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核舟記》

②陛下亦宜自謀,以谘諏(詢問)善道,察納雅言。《出師表》

C. ①但當涉獵(粗略地閱讀),見往事耳。《孫權勸學》

②公曰:“犧牲(敬獻)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劌論戰》

D. ①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平民,這裏指沒有學問的人)。《陋室銘》

②秦王不說(通“悅”,高興,愉快)。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C

解析:C選項中,“犧牲”指代“祭祀用的牛羊”。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