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著“國外代購”的幌子,運營淘寶網店的劉某以職工的理由根據海外直郵的方法購置補水麵膜、保健產品,再利用互聯網轉讓市場銷售,結果因無簡體中文標識被檢舉了。近日,杭州上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對王某運營的店鋪做出罰沒款1.七萬元的行政許可。
檢舉舉報的顧客包含陳女士和胡先生。因為轉季造成皮膚幹,陳女士日前在王某運營的網店購買了“玻尿酸麵膜”。接到補水麵膜後,她想知道補水麵膜的主要成分、操作方法,卻發覺包裝袋子、包裝盒子上麵是英語,並沒有貼一切漢語標識。
如出一轍,前不久河北省的胡先生也遇到相似狀況。他在王某運營的網店購買了降三高老年人營養保健食品,接到貨發覺保健產品內外包裝盒上均沒有漢語標識,沒法了解該藥物的主要成分、服食方法,比較嚴重影響了自已對該藥物的自主權。
收到投訴後,上城區市場監督管理九堡市場監管所馬上參與調研,發覺劉某的店鋪新開兩個月,關鍵以職工的理由根據海外直郵的方法購置涉案人員物件並在互聯網銷售,涉案人員物件均無漢語標識。稽查人員詳細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條要求,“進口的預包裝、食用添加劑應該有簡體中文標識;依規應該有使用說明的,還應該有漢語使用說明。標識、使用說明理應合乎公司法和國內別的相關法律法規、行政規章的要求和食品衛生安全國家行業標準的規定,並注明食物的產地及境內地區代理的名字、詳細地址、聯係電話。預包裝沒有漢語標識、漢語使用說明書或標識、使用說明不符此條要求的,不可進口。”此外,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要求,“護膚品的最少市場銷售模塊理應有標識。標識理應滿足有關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強製國家行業標準,內容真正、詳細、精確。進口商品能夠立即運用漢語標識,還可以貼上漢語標識;貼上漢語標識的,漢語標識內容理應與原標識內容一致。”
因此,稽查人員對被告方運營無簡體中文標識食品類、護膚品的違規行為給予行政許可,收走非法運營的食品類138瓶、護膚品84盒,罰繳1.七萬元。
銷售市場監督機構提示,顧客在選購進口產品時,需從正規平台選購,切不可貪小便宜選購無正規來源的產品。取得產品後須查詢是不是有簡體中文標識,有沒有顯著安全隱患。如遇產品品質難題和消費糾紛案件,可向市場管理等單位舉報。